一双运动鞋,一件红马甲,一个手提包,群众身边跑,巧解千千结。在临猗县嵋阳镇的田间地头和街口巷尾,群众经常能看到王忠民奔波忙碌的身影。
基层治理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司法调解员作为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年近七旬的王忠民是临猗县嵋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也是山西省一级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的十年间,王忠民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00余次,受理各类案件468件,调解成功429件、引导法院诉讼39件,满意率达100%。
“群众利益无小事,针眼大的窟窿也可能露出斗大的风,小矛盾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酿成大灾祸。”作为一名基层的专职调解员,像夫妻争吵、邻里纠纷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王忠民的眼里,都是不能等也不敢等的大事。
不把任务当负担,不把纠纷当麻烦。面对形形色色的矛盾和纠纷,王忠民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反而总结出了一套“快乐调解法”,用自己的乐观和幽默,让当事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调解员的工作看似繁琐,实则充满了乐趣,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天都有新感悟,一边工作一边成长,自己的人生也变得充实。”王忠民总结道。
基层矛盾多,而且比较复杂,调解一起纠纷,往往需要反反复复找当事人沟通,但王忠民从来没有因此而退缩。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他四处查阅资料,找专业人员请教,和同事们制定突破方法。曾经,为了调解一起土地纠纷,王忠民先后制订了3种调解方案、5次往返当事人家中,反复了解双方的诉求和底线,讲法律、谈感情、做心理调适。在他的努力下,双方的分歧一点点缩小,最终这场持续9个月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老王不仅懂法律、明法理,更通晓人情世故,善于安抚人心,有他的参与,许多问题都能被轻松化解。”提起王忠民,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村民对他都是敬佩不已。在常年的矛盾调解中,王忠民始终用一张微笑的脸,传递信任的力量;用一双敏锐的眼,捕捉解纷的契机;用一颗真诚的心,融化隔阂的坚冰;用一张幽默的嘴,营造轻松的氛围;用一双温暖的手,扶起生活的希望;用一双麻利的腿,跑出群众的期盼。他常说:“我们的目标不能仅停留在止息纷争上,还要传递快乐和善意,这样才能真正让大家放下成见、实现和解。”
“如果说每一次调解都是一场艰难的跋涉,那每一个案件的成功调解都是风雨之后的彩虹。”王忠民说,化解矛盾不仅是在维护“小家”,也是在守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家”,能为百姓做点实事,自己的付出就非常值得。说话间,王忠民的电话铃声响了,他又继续奔波在调解的路上。( 韩维元)